电建装备“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推动者

——记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翟宗亮

2021年初,在冬季暴风雪的袭击下,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大面积停电。而在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德州电网的批发电价也急剧飙升。

世界规模最大,全国互联互通,中国的电力事业比西方国网起步晚了80年,而今,我过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国互联互通的电网,那么中国电网是怎样建成的?

以甘肃电力为例,1909年甘肃有电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甘肃电力在跨世纪的发展中,从民国五年(1916年)的甘肃督署电灯局到如今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从兰州织呢局购置的第一台比利时6千瓦220伏直流发电机到如今的三大特高压横贯甘肃,从1909年的220伏照明用电到现在的±1100千伏,百年的电力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甘肃电力人,一代又一代的送变电人用自己的双手和脚步见证了历时的变迁……

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网施工主力军、运维检修生力军、应急抢修排头军”的重要支撑单位。在1958年,310名甘肃送变电成立,经过63年的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不断规范、不断创新,送变电公司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的过程中,电建装备水平也从人拉肩抗和人推绞磨到智能化设备施工,从马车运输到重力索道运输。

而送变电公司的科技创新之路最具代表性的人就是2020年度“感动甘肃·陇人娇子”、2019年度“国网工匠”、2017年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翟宗亮。

翟宗亮把创新工作和服务施工一线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事电建装备研发生产工作,重点研发输电线路牵张设备。通过25年的潜心钻研、自主研发,使得现场施工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有了质的提升。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躬身前行 不负韶华

从1986年到2021年35年时间,从最初成立施工机具研究所到创建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从1997年第一台张力机到如今的智能集控张力放线系统。无论是老一辈研发人员还是以翟宗亮为代表的第二代研发人员,始终致力于研究解决线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翟宗亮少言寡语、憨厚好学,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每当遇到技术难题,饭可以不吃,但问题必须要解决。

在翟宗亮看来,一个个从未接触过的技术难题,很有可能成为创新的机遇。多年来,为了获取新产品在现场使用的数据和改进思路,翟宗亮经常深入施工一线,在通讯受阻的大山里一呆就是三四个月,为了画图研究而忘记了吃饭,走路时翻阅书籍,坐车时凝神苦想……

“掌握新技术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潜心钻研。”翟总亮一边自学,一边摸着石头过河,摸索设备结构和原理,利用各种机会现场试验,把新技术吃透、消化、吸收再革新。

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2013年7月,多功能牵引机研制成功。在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中首次应用,并获得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13年度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2014年至2016年,“集控智能张力放线系统”搭载着智能技术的创新成果获得甘肃省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5年,改善现场施工人员“夏顶烈日冬扛严寒”的工作环境,“智能化张力放线集控系统”在±800千伏酒湖特高压等工程中成功应用。

2017年,通过牵张两场视频和音频监控系统局域网的搭建,改变了操作手原有被动操作的情况,实现了牵张两场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集中控制装置的系列化。在藏中联网、±800千伏直流灵邵线等近10个特高压重点工程实际使用。

工作难题 钻研课题

GIS设备是变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安装对外部环境有严格的要求,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粉尘度过大,都会导致局部放电,无法保证GIS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后续的安全运行。

一直以来,甘肃送变电公司在变电站GIS施工中主要由施工单位搭建简易工棚或使用GIS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室,简易工棚形式无法严格保证安装环境的要求,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若租赁厂家提供的安装室,存在成本高,供货周期长,通用性差等因素,给实际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翟经理,GIS安装确实是我们一直以来比较头疼的事,想跟你沟通一下……”2020年9月,该公司变电施工分公司负责人找到了翟宗亮。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翟宗亮的技术追求,也是他一生奉行的工作目标。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翟宗亮决定我们自己的GIS除尘室要在安全性、便捷性、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研发。

翟宗亮结合了多家GIS厂家的典型设备尺寸,设计空间最大化,使用特种铝制型材及各种标准化拼接件,每个单件都可以拆卸,也可模块拆卸,重量轻,安装便捷,密封性能好,除尘室下部设有滚轮,通过导轨可非常方便的移动,使得当前点安装工作完成后,可以方便快捷的整体移动至下一个安装点进行安装工作。

其次性能非常优异,通过搭建无尘正压安装系统,结合空气净化设备、工业空调、除湿发生器等设备的协同控制,为GIS设备提供了清洁的安装环境,实际车间测试中对于最关键的粉尘量控制精度达到万级,对比行业标准要求的百万级,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此外,通过配备一体化数字联网监控系统,可以准确检测防尘设施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各项参数,同时通过室内摄像头摄制安装实时视频,所有视频和参数信息实时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储存和显示,除了安装人员通过除尘室内的控制箱显示仪器和报警灯能进行实时观测以外,通过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通过授权登录后,通过实时视频画面监控安装情况,抓拍安装画面,了解当前室内空气参数或查阅历史记录,实现了安装施工的全过程远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9月29日,GIS除尘室在武山330千伏变电站工程、甘肃武威古浪县城110千伏变电站成功使用并广受好评。

青蓝相继 志存高远

伴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升级,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翟宗亮在围绕一个个一线问题立项攻关的同时,始终把打造一个技术群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

“送变电工程建设是电力工种最为艰苦的,我们的同事、工友常年抛家舍业奋战在建设一线,与各种极端环境作斗争。如果咱们的努力能够改变一点点,那都值得的。”作为送电人,翟宗亮在从起初的销售的职业历程中,看到了送电施工落后的电力建设装备,看到了电力施工作业的坚强与伟大。

以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唱主角”,通过重生产,定课题,强技改,敢创新,引导成员从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大胆进行改造发明,营造“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

这几年来,以“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创新成果硕果累累,“1660碳纤维导线展放用张力设备”样机已经完成研制工作并试验成功,用于旧导线更换施工的“可集控智能化牵张两用机”、用于城市入地电缆展放的“入地电缆展放支架”和“80吨地辊式电缆展放设备”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除此之外,施工装备工器具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初步搭建完成,下一步将继续融合多种装备、工器具,逐步完善该平台的功能架构。

对翟宗亮来说,每个项目的开展,取得成果不是唯一的目的,通过研发工作为公司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来做好公司的技术传承,贯彻“技术创新争领先”的公司理念同样重要。工作室定期举办技术研讨和培训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同时也挂牌成为了甘肃送变电公司的企业文化示范点。

谈到这么多年的工作感悟,翟宗亮最常说的是:“只有干一行,爱一行,吃的了苦,耐得住寂寞,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才能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更好的为施工一线服务。我们的设备能够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伟大事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我感到非常自豪,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主动选择技能岗位,将工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作者:李海燕 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