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瑞松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在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香港,共同出席“开放的中国航空工业国际论坛2018”。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香港特区政府、中央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香港交易所,以及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香港是最具活力与动力的世界名城,是“东方之珠”。今天我们在香港举办国际论坛,既是对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参与、响应,也是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推动航空工业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正是珠三角大湾区孕育了祖国幼稚的航空工业。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国制造”的“航空梦”要从冯如先生说起。这位出生于广东恩平农家的青年,在旅美打工谋生中得知莱特兄弟把“飞行者1号”放飞蓝天后,就下决心要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1907年,他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筹资成立了“广东制造机器厂”,于1909年制造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冯如1号”,并亲自驾机飞上了蓝天,被国人誉为“中国航空之父”。1911年2月,他带着公司人员和机械设备回国,在广州燕塘成立了“广东飞行器公司”,制造、放飞了中国本土的第一架飞机。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较早地觉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高度重视航空制造业发展。在广州主政期间,就在大元帅府设立了航空局,在广州成立了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飞机。1923年第一架飞机完工后,他和宋庆龄女士亲临广州大沙头机场主持试飞典礼,并题词“航空救国”予以勉励。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航空事业不断续写着华章。1996年在珠海创办的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全球五大最具影响力的航展之一,成为了大湾区的一张世界名片。与运20大型运输机、C919大型客机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AG600“鲲龙”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于去年12月在珠海成功首飞,党中央、国务院为此专门发电祝贺。

2017年12月 珠海 “鲲龙”AG600首飞现场

回望来程,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祖国航空工业先行者们:中国已经成为航空工业大国,拥有了完整的飞行器研发制造体系,具备了独立研发制造先进军民机的能力,正在向着“航空强国”的目标奋进。

回望来程,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中国百年航空事业的起点,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的发祥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在香港设立公司,40年来通过香港出口了数以亿计的商品,也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近些年,我们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数十亿港币,促进了航空基础产业发展;通过香港实施了多笔跨国并购,如并购了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商美国耐世特公司,并购了全球领先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美国大陆公司等,促进了国际化业务拓展。借助香港这个大平台,我们学习了世界优秀公司市场化、国际化的理念,借鉴了先进的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锻炼培养了国际化人才。通过香港这个“窗口”,世界也正在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航空工业。

我国古语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站在祖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起点上,在新时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的召唤下,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航空工业只有融入到香港主动追求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区域协同融合优势,才能不断增添发展新动力,才有可能参与到为香港繁荣发展和大湾区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并有所贡献。

我们将积极推进科技协同,发挥香港科研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航空工业被誉为“工业之花”,是最具典型的高科技产业。目前,祖国航空工业迈进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果是支撑发展的动力源泉。香港科技基础雄厚,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科技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受客观条件限制,香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比例并不高。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中央政府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提出了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议。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明确批示要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为祖国航空工业与香港科技界的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已与香港科技大学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具体合作,今天下午我还将专程造访史维校长,探讨深化创新合作事宜,谋求更大的合作成果,也为深化两地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做贡献。

我们将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加快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航空工业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全球性产业。1979年,我国航空工业与原美国麦道公司签署第一份来料装配合同,拉开了国际合作的序幕。四十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开展国际合作的综合实力极大增强、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民机大部件项目合作已由“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升级为一级供应商和唯一供应商,去年交付额达17.6亿美元,譬如集团旗下的成都飞机公司是波音B787方向舵的唯一供应商,西安飞机公司是空客A320机翼的一级供应商;我们的国际合作模式已由转包生产的零组件合作跃升到整机、系统、资本层面的对等合作,譬如集团旗下的哈尔滨飞机公司与空客直升机公司50对50合作研制AC352/H175先进中型直升机。

AC352/H175直升机

与此同时,我们的飞机也在批量采购加拿大普惠公司的发动机、美国霍尼韦尔的辅助动力系统、法国泰雷兹的机载设备等外国供应商的产品,从而实现了相互融合发展。香港在我国航空工业国际合作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开展的许多国外并购就是通过香港注册公司实施的,今年5月,我们又在香港设立航空客舱系统公司,整合并购的英国AIM和汤普森、奥地利FACC等五家企业,加速推进民用客机客舱内饰业务大发展。

各位来宾,今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中郑重宣布“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一周后国家发改委公告,飞机制造行业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各类型产品。我们将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深入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优势和产业投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涵,强化合资合作,在更高层面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我们将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挥粤港澳企业集群优势,助力大湾区蓬勃发展。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香港则是继纽约、伦敦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体系完备,有利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打造包括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等行业在内的“湾区名片”。大湾区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

深圳中航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扎根珠三角,在广州、深圳培育形成了包括中航国际深圳公司、中航技深圳公司、深天马、深南电路、飞亚达等一批优秀企业和品牌。2010年又在珠海成立通用飞机公司,圆了广东制造飞机整机的梦想。截至2017年底,我们在大湾区拥有企业200余家,员工约5.5万人,年营业收入460多亿元,业务涵盖科技创新、工业制造、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在香港我们拥有46家驻港机构,计入国外并购企业,总资产近720亿港元、合并口径收入550多亿港元。

香港作为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于一体的“东方之珠”,发挥着将国际资金“引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桥梁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自香港的投资在内地实际使用外资总量中占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所属企业的平台优势,推动形成产业、资本集群效应,助力大湾区蓬勃发展。

航空工业通飞办公地

为切实做好“三个协同”,实现中国航空工业与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创新、聚合发展,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驻港企业的作用。

在我集团驻港企业中,中航资本国际从2006年初正式运营以来,坚持“产融结合、资源协同”,已经发展成为融资、投资和资金三个平台为基础的境外控股型公司。近三年来,该企业在香港和内地累计投资额达到100多亿港元,投资了30多个项目。

中航科工于2003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是国内军工央企第一家,先天就带有“闯”和“创”的基因,今年5月又获中国证监会核批成为央企第一家H股全流通试点企业。该公司作为我集团唯一直接持股的航空高科技海外上市产业平台,被定位为航空主业发展平台、资本运营平台和境内外资源整合平台,在行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2017年,中航科工实现收入332亿元、税后利润23亿元,经营业绩持续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市值是上市之初的4.31倍,给投资者以良好回报,展现了央企的良好形象。

在后续发展中,我们将抓住航空制造业进一步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国企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资源优势,继续支持集团驻港企业发展。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欢迎全球资本、技术参与中国航空工业这一全球化、高科技、高回报产业,共享时代进步带来的丰厚回报!

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制造业,是一个风光无限的产业。今年英国范堡罗航展共达成订单1920亿美元、成交飞机1400架,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展现了全球航空工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和巨大潜力。

中航科工亮相2018范堡罗航展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机遇难得、机不可失。在全球产业相互交融、合作共赢已成为主流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将以开放的态度、开明的思想、开阔的胸襟,不分国度、不分制度、不分程度,同所有希望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程,希望分享中国航空工业新时代发展机遇的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

围绕航空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开展研究攻关,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撑航空工业自主创新。同时,加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支持高新产业发展。

加强航空制造产业的合作

围绕航空原材料、标准件、元器件、零部件以及相关设备、设施的配套开展合作,打造开放集约高效的航空供应链。围绕民机发展、航空维修以及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产业发展开展合作,培育新业态、新动能。

加强国际化发展的合作

围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进出口、跨国投资、航空工程建设等开展合作,整合航空上下游资源,增强为国外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打造新时代“空中丝路”,服务香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四十年开放发展的丰硕成果,再次充分印证了“封闭必然僵化,开放带来繁荣”这一振兴国运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为航空工业的开放发展,也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进一步增强全球视野,立足主业、专注品质、追求卓越,以资本、技术、市场为纽带,以发展国际科创中心为契机,以开放的心态、市场化的方式,与香港、大湾区等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开放融合中奋进新时代,与全球投资者共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共铸开放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