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A股第四次闯关MSCI能否成功?在近日引发市场热议。从最新消息来看,MSCI提出一项有关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缩小化方案。这使得不少机构预测,A股此次闯关MSCI的成功概率上升。

  A股为早日被纳入MSCI指数已经作出不少努力,但前三年连续三度冲刺均“擦肩而过”。去年6月的闯关曾被不少机构预测成功概率超过50%,可MSCI仍作出“婉拒”的决定。中国监管层对A股被纳入MSCI持积极态度,但也明确表示,不会为了加入而同意MSCI提出的超越中国市场发展阶段的要求。

  MSCI此次是否纳入A股将在6月宣布决定。根据新方案,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买卖的大盘股,剔除两地联合上市的公司中对应H股已是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这意味着新方案基于互联互通机制,而非QFII和RQFII机制,可能被纳入的A股数量将从原计划的448只减至169只。

  从机构反应来看,对A股第四次闯关MSCI的成功几率预期较前几次上升。MSCI最新提出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纳入A股的缩小化方案,将有效解决资金自由进出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沪港通2014年11月17日与深港通2016年12月5日先后启动,特别是总额度的取消,外资投资A股的便利度已超过之前的QFII机制;另一方面,外资目前配置A股的比例仍偏低,存在较大的投资需求。

  A股被纳入MSCI指数是大势所趋。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去年6月所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股,申万宏源、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国海证券等券商股,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汽车股,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伊利股份等食品饮料股,美的集团、四川长虹等家电股,金地集团、保利地产等地产股,以及同仁堂、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等医药股有望成为候选股。从行业看,金融、工业、非必需消费品行业股票的市值占比较高。

  169只股票主要是蓝筹股,其被纳入MSCI指数将引来新的外资,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市场资金面,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价值投资与理性投资。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外资深入的程度越来越高,投资风格会相应发生变化,市场稳定性有望逐渐提高。

  经历三次闯关MSCI的失败,投资者更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若按缩小化方案,A股占MSCI中国指数和MSCI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分别由原先的3.7%和1%下降至1.7%和0.5%。由此,在初期给A股带来的资金量并不可观。瑞银估算,如果A股被纳入MSCI,将引发约15亿美元跟踪MSCI指数的被动资金流入。假设主动资金按照指数权重的变化来调整持仓,将另有约81亿美元的资金流入A股。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称,静态测算MSCI纳入A股带来的资金流入规模在94亿美元左右。

  A股市场本身不缺流动性,关键在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去年以来,A股走稳态势明显,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投资者买入意愿有所增强。若A股今年6月能够顺利被纳入MSCI指数,将有利于A股进一步走稳走强。若又一次闯关失败,也不会给A股带来特别大的利空,由此引发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去年6月15日早晨5点,MSCI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当日,A股大幅低开,但随后低开高走,上证指数收盘大涨1.58%。之后5个多月,上证指数震荡上行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