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4日,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16年负重前行、16年不懈探索、16年一张蓝图绘到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努力,阜新成功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新路。在这段浴火重生的不平凡岁月洗礼下,这座转型城市,也从蹒跚起步的稚子成长为步履矫健的少年郎。

  未来,阜新干部群众将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光明大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升级和社会建设提质升级,将阜新打造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

  蹒跚起步 阜新拉开转型大幕

  转型以前,煤电产业在阜新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当时全市一半职工都是煤电工人。然而,阜新也是全国最早出现资源枯竭的城市,2000年23个国有主力煤矿有14个相继关闭。当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遭遇资源枯竭,这座“煤电之城”如同断了血脉,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当年经济增长速度仅0.2%,发展近于停滞;15.6万工人相继下岗,占全市职工总数的1/3强;城市特困群众19.8万人,占总人口的1/4;城市棚户区总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占全省1/3以上。煤炭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采煤沉陷区101平方公里范围内3万多户居民急需搬迁,全市二级优良天气不到40%,森林覆盖率仅21.7%。

  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如厕难……各种难题、矛盾交织在一起,“矿竭城衰”一度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

  2001年12月14日,阜新拉开转型大幕。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新实践,没有路径可依,没有模板可仿,必须在思路、实践和制度方面推陈出新。

  当时,摆在阜新人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一业独大”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症结、根本病灶,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转型的唯一出路、根本选择。在国家、省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阜新人以党建为保障、以解放思想为根本前提、以培育替代产业为核心任务、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路径探索。

  探索前行 从产业链低端迈向高端

  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马宝军过去是一名矿工,20多岁下了岗。蹬过三轮、卖过菜,因为从小爱画画,最终进入玛瑙这一行。“过去我只会磨玛瑙球,磨一个挣一毛钱。现在我一件作品卖十几万元很平常。”

  玛瑙是借助资源优势延伸出来的产业。阜新市目前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去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玛瑙之都”称号。

  孙秀芹生在新邱区矸石山下,矸石山上遍布自燃点,烟熏火燎如同火焰山,附近居民一年四季不敢开窗户。孙秀芹历经十余年不懈努力,创造出“制坯不用土,烧砖不用煤,造纸不排水,发电靠余热”的煤矸石循环利用模式,她因此被称为“新时代愚公”。阜新市充分利用“孙秀芹效应”,短短数年将新型绿色建材打造成四大新兴产业之一。

  陈学波告别矿井后,在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的金凯(辽宁)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三年。他说:“过去在井下,家人天天担惊受怕。现在天天能看到太阳,工资待遇也比以前好,我很知足!”

  煤炭每吨几百元,氟化工产品每克可达上万元,氟化工因其高性能、高附加值而被称为黄金产业。阜新曾是国内氟化工重镇,上世纪90年代归于沉寂。2008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有机化工总厂旧址上建设氟产业开发区。如今,这里成为中国氟产业示范基地,海内外氟产业加速向阜新集聚,上演了一台王者归来的大戏。

  马宝军从匠人成为大师的传奇,孙秀芹变废为宝的艰辛历程,陈学波下岗再就业的满足……个人境遇的巨变,折射出这座城市从产业链低端迈向高端、从转型到升级的探索前行之路。

  步履矫健 “三箭齐发”助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努力形成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阜新市将这一殷切希望时刻铭记在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转型升级从此步履矫健,步入快车道。

  当我们以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五年来走过的道路,会发现一条清晰的主线:打造以“344”工业发展战略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以现代农业示范带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体系,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三箭齐发”成效显著:过去单一产业格局得到根本扭转,农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成功替代煤炭成为支柱产业。2001年至2016年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4.5%提升到40.6%,装备制造业由8.8%提升到14.8%,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由32.4%下降到9.1%。对此,阜新市工信委主任高正民认为,一升一降之间,多元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为现代产业腾飞积蓄了动能。

  今天,当我们翻开2002年省政府批复的《阜新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一一对比,当年的主要预期目标现在已经全部超额完成: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是转型前的5.8倍,年均增长10.6%,比全省年均增速快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年均增速快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转型前的7.9倍,年均增长14.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1%和17.0%。

  这座城市告别“矿竭城衰”,变身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活力之城。

  从头越 全力打造阜新转型升级版

  回望来路,脚步铿锵。从“十五”时期开始,阜新在第一个五年走出了历史困境,在第二个五年夯实了发展基础,在第三个五年完成了试点任务。

  2001年5月,阜新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实施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2016年9月27日,阜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再次作出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升级和社会建设提质升级“三个升级”战略。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阜新吹响了全力打造转型升级版的集结号。

  目标既定,党员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此,阜新市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把练就过硬作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基本前提,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打造一支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骨头的干部队伍,他们将和群众一道,推动转型升级从胜利走向胜利。

  阜新县蜘蛛山镇胡宝吐村的李硕恒种了几十年玉米,今年改种牧草等获得丰收,他盘算着多养几头肉牛,早点摘掉贫困户帽子;阜新万达铸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明礼1999年刚到公司时,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一家三口住在门卫小屋里。如今,他有了车有了房,下一个目标是学习,“企业产品都卖到美国了,不学习跟不上趟儿”。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既是转型升级的初心,也是终极目标。16年,从蹒跚起步到步履矫健,阜新人一路走来坚定果敢、自信从容。未来,阜新人民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开启新的创业新的长征,以大胸怀、大气魄和大担当,开辟转型升级新境界。